在全省上下喜迎的二十大之际,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两利用’产业博览会”),于2022年8月19日至20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省长王清宪、副省长张曙光到展馆巡馆,张曙光副省长出席项目推介暨签约活动。王清宪省长巡馆时指出,要认真总结连续多年的办展经验,进一步提升功能,丰富内涵,强化线下线上融合,把安徽这一特色展会品牌打得更响。要通过展会放大我省“两利用”产业的先发优势,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强化技术引领、场景驱动,持续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使“两利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作为全国唯一由省级层面在“两利用”领域举办的专业博览会,坚持“行政推动+企业主角”、“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相结合,是推动安徽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本届博览会以“资源化利用 产业化发展”为主题,包括展示展览、合作签约、项目推介、宣传培训与新科技成果发布等内容,突出科技创新,突出“双招双引”,突出要素对接。
1.展示展览系统全面。本届博览会展示面积3万平方米,设立三大展区与网上展厅,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省 “两利用”产业的发展成就以及国内外“两利用”领域最新产品、技术和装备。在各市展区,铜陵万华禾香板业展示的“准分子肤感板”,实现了零苯无醛,被众多家居头部企业广泛应用。宣城金钱湖牧业开展家禽规模养殖和园林化建设,将农产品生产与休闲观光采摘有机融合,打造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农牧结合田园综合体。在装备技术展区,中联农业机械、德邦大为等装备企业着力打造“秸秆综合利用装备产业集群”,集中展示了抛秧机、打捆机等系列产品。在农机补短板暨专精特新产品展区,蚌埠依爱电子展示的“孵化4.0智慧工厂”,实现全过程自动化,使得现场用工减少50%-70%,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还通过综合利用成就展,以图片、影像与实物充分展示了我省“两利用”领域取得的经验成效和历年签约项目落地成就。这些产品、项目、技术和模式全过程、全方位诠释了这个“捡回来的另一半农业”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
2.招商引资效益显著。本届博览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招商和专业化招商,各地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签约落地了一批重大项目。组委会精心遴选了151个项目在大会集中签约,合同金额178亿元。大会期间,全省还对外发布推介项目100个。这些项目的签约与推介,将为我省“两利用”领域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3.平台功能臻于完善。一是集聚资本。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两利用”产业持续蓬勃发展,“无中生有”地创造了一个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博览会平台,一批资金、项目、技术落地安徽,2017-2021年,5届博览会共重点调度签约项目474个,开工434个,完成442亿元。二是推广产品。博览会已成为“两利用”领域产品展示汇集区、科技创新聚集地和行业发展风向标,众多企业、高校、院所、专家学者、专业观众来到展会一展身手、一探究竟,有3000多个(项)产品、技术、模式、装备在本届博览会展出。举办参展评奖活动,评选出机械设备、“五化”利用产品和技术成果金奖70个,银奖80个,铜奖89个,博览会的评奖认证成为了企业和产品的最好代言。三是转化科技成果。600多家“两利用”企业亮出了“硬核”,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拿出了“真经”。铜陵市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秸秆替代原煤燃料化利用技术属国内首创;安徽丰原集团研发的生物质秸秆制糖联产高效有机肥关键技术将实现推广应用;中联农业机械研发的水稻有序抛秧机、履带自走式方草捆打捆机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大幅提高工作效能。
4.产业联盟开创先河。博览会期间,隆重召开了安徽省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联盟(以下简称“‘两利用’联盟”)成立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出席大会并做专题报告。全省115家“两利用”企业、产业技术体系、机构共同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两利用”产业联盟。这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具体实践,是促进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全省“两利用”领域迈向纵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利用”联盟集聚省内优质资源,广泛联系上中下企业,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真正做到补链、强链、延链,必将成为我省“两利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
1.引资质量更优。本届博览会招商引资项目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项目体量大。单个项目签约金额5000万元以上的有95个,其中,亿元以上的65个、5亿元以上的6个。二是覆盖领域广。现场签约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00个、畜禽粪污资源化项目51个,覆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等重点利用领域,以及收储运、机械制造、产学研对接等产业化关键环节。三是沪苏浙势头好。来自沪苏浙地区的项目有40个,总额达52.7亿元,占到总量的近三成,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为推动长三角农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动能。
2.农机装备更强。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郑栅洁同志在《上半年农机装备补短板进展情况报告》上“择机看一看成果”的批示精神,本届博览会注重“讲好农机故事,唱响农机品牌”。首次专门设置“农机‘补短板’暨专精特新产品展区”,中国农机院、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领军企业领衔86家大型农机商展示191项专精特新产品,覆盖主要农产品加工、丘陵地区特色经济作物加工、农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等众多领域。如安徽春风农林机械研发的水旱两用四驱微耕机等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山区丘陵和设施农业经济作物小型农机的空白,并出口东南亚、非洲、中东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首次举办“2022安徽省农机‘补短板’暨专精特新产品市长推介会”,合肥等10个市政府负责同志现场推介农机‘补短板’新产品、新成果;全省各地达成农机技术研发合作意向59项,取得阶段性成效23项。这些活动展示了我省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补短板”的阶段性成果,迈出我省“机械强农”的坚定步伐,彰显我省“机械强农”的坚强决心。
3.科技内涵更足。一批高新技术成果闪耀展会,合肥美亚光电展示的新一代色选机有效解决了传统色选机分选效果不稳定难题,大幅提升了可靠性、环保性与生产效率,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高通量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实现了机器人代替人工土壤测试复杂劳动,有效补齐了实验室大规模土壤检测短板,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首次举办“两利用”科技成果发布会,邀请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宜工智能装备、江苏思威博、安徽梅塞尔科技等名院、名校、名企的资深专家、学者参会。现场发布了《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等7项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具有较强先进性和实用性,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性。科技赋能已成为持续提高“两利用”水平的“关键一招”和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决定力量”。
4.培训覆盖更广。举办专家报告会,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作“农牧废弃物高效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的专题报告,“两利用”联盟成员单位、省农学会成员单位、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等代表近400人聆听报告。组织开展现场培训,来自全省各地1万余名专业观众到现场观摩、学习、洽谈,“两利用”相关政策、成功案例集中在博览会期间得以宣传;博览会还通过网络定向推送,同步开展线上宣传培训,扩大博览会影响,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展示项目更新。一批“两利用”领域规模大、效益佳的参展企业为展会带来了落实新发展理念、开辟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具有地方新特色的新项目。中国大唐集团淮北发电分公司启动建设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可处理当地生物质秸秆20万吨,折标煤约8万吨,年秸秆发电量2.3亿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实现生物质资源高效低成本利用,既符合国家“双碳”发展目标,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综合能源消耗。黄山华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和生产茶梗及玉米须等草本植物的精深加工产品,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从原料精深加工到变废为宝销往全球的产业链条,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宿州灵璧县杨疃镇利用秸秆畜禽废弃物打造食用菌特色小镇,现有4家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近5亿元,带动近5000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成为全国产业强镇示范镇。
6.线年以来,博览会官网设立了线上平台,积极探索智慧办展。网上招商、线上签约,不断丰富展会形式,有效地对冲了新冠疫情影响,提高了办会效能。设立了网上展厅,吸引了省内外600多家“两利用”企业常驻,成为了博览会的资源库。本届博览会有400多家企业参加线上展示,运用AR、VR等展示技术,采取在线直播、云上展厅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企业及产品。今年博览会实体招展也异常火爆,还未到原定招展截止日,展位即已招满。我省“两利用”产业博览会已举办六届,六年来,我省“两利用”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迈出了产业崛起“加速度”。下一步,我们将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跟踪调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全力整合科技、企业、人才、、市场等各类要素,努力将安徽打造成为全国“两利用”产业创新高地、科技高地、产业高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安徽力量!TCG彩票网 天成TCG彩票网 天成TCG彩票网 天成